各地优化就医流程 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央视网消息:守好“保健康、防重症”防线,各地医疗机构调配资源,优化流程,分级分类救治患者,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统筹设备、人力等资源,将所有科室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感染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被划分为第一层次,其他科室的医疗资源向第一层次的科室倾斜。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悦:针对农村来的危重患者,我们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病人应收尽收。
村民李逢源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家人将他送到临洮县人民医院。由于李逢源患有慢阻肺,这次又出现了心衰症状,血氧含量偏低,属于重症患者。医院立即将他转到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接受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治医师马海林:现在我们给病人无创通气的治疗,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之间,治疗属于比较良好的状态。
患者李逢源之子 李永清:住进来啥都挺快,办手续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好转多了。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综合门诊向市民开放,凡有咳嗽、咽喉疼痛、轻微胸闷症状的市民都可挂号就诊。门诊时间为上午8时至晚上10时,每天14小时不间断接诊,不限号源。
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邱晟:急诊通道重点要保障我们的急诊和危重症人群,让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和治疗,呼吸综合门诊就作为轻症,还有就是新冠以后呼吸道症状非常多的群体、一些年纪比较轻的,都分流到呼吸道综合门诊。
呼吸综合门诊由呼吸科、感染科、全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坐诊。轻症患者不需要再去急诊或发热门诊排队就诊,从而实现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的分层诊疗,减少急诊拥堵,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别把“舌尖浪费”当面子******
“新华视点”记者春节前后在上海、山西、广东等多地调查发现,在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中,“舌尖上的浪费”仍然时有发生。(1月31日新华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年来,绿色低碳新风扑面,节约粮食、倡导光盘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与此同时,舌尖上的消费逆流时有抬头,宴会更是餐桌浪费“重灾区”,各类餐饮浪费现象仍需警惕。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地餐饮业加速复苏,尤须强化节约意识,减少餐饮浪费。
餐饮浪费背后多是“面子问题”,换句话说,可称之为“面子”浪费。结婚摆宴讲究“宁多勿少”,春节家宴被搞成“剩宴”,商务宴请讲排场摆阔气,这些浪费行为背后都是“面子”在作怪。在“好面子”的裹挟下,按量点菜、餐中光盘、余食打包这些好习惯被贴上抠门、不爽利等标签,甚至还有少数人拿浪费当标榜,把大吃大喝、铺张攀比视为有身份、消费档次高的象征。凡此种种,都侵蚀着个人文明修养,消解着社会文明风尚。
于个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关键在把好“人情关”。中国人重情义,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必不可少。宴请是情谊的联结,不该成为浪费的温床。我们必须明白,吃饭是肚子的事不是面子的事,剩了多少饭菜不但不能标刻情谊的深度,反会让有节俭意识者感到不适。婚丧嫁娶、朋友聚会、商务活动,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勤俭节约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生活必修课。从现在起,不妨与亲友一道弘扬舌尖新“食”尚,一起“光盘”把文明留下。
于社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是道综合题,须合力破解。既要更新观念,大力营造绿色低碳、理性消费的社会风气,让更多人主动养成节俭、适度的餐饮习惯;又要优化经营,向技术要进步、向创新要发展,如企业加强数字化管理,围绕点餐量、剩菜量做好统计分析,集中备料减少损耗、合理调整菜品分量、按需加工提高利用率、探索推广食材资源共享等;还要完善监管,驰而不息纠治餐饮浪费,相关法规执行、监督工作也要细化跟进。
节约精神永不过时。对餐饮浪费说“不”,益当下、利长远,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大有裨益。多向发力、齐力推进,相信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少,舌尖上的文明之花会越开越盛。 (张冬梅)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