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吹制:火焰里的艺术******
初冬时节,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玻璃器皿加工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经过挑、滚、吹、定等工序,如糖浆般粘稠的玻璃原液在火焰里绽放出千姿百态。
成型后的玻璃,还要再经过切、磨、烘、检、洗等流程,一件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才算制作完成。(王浩庆/文 兰立强/摄)
吹制的第一道工序是挑料。工人用挑料杆在玻璃液中轻轻一挑,一团橘黄色的玻璃液便附着在管口。
随后,吹制工人将玻璃液吹成灯泡状的小球,随后固定在滚轴上保持形态。这一步骤俗称吹“小泡”。图为初步吹制过后的玻璃“小泡”。
在料团成型的基础上再次取料,放入滚料碗中不断转动,滚成圆形,为下一步吹制做好准备。
待料团匀称后,吹制工人从挑料杆的另一头将气平缓吹入杆内,同时转动杆体。吹气时间和吹气量是保证产品尺寸的关键,吹气过大会使制品端部过薄,尺寸偏大;反之则端部过厚,尺寸偏小。
将吹制后的料团放入模具中,一边吹气一边调整角度。在不停吹气和转动下,使料泡不断胀大,逐渐贴合模具。这一步骤被称作吹“大泡”,对吹制工人的技艺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多年的吹制经验才可完成。
据工作人员介绍,玻璃在吹制过成中经受了强烈的温度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破裂。
为避免这一问题,玻璃制品在成型后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减少玻璃中的热应力。
玻璃吹制的整个生产流程都需在高温环境下实现。图为工人正使用加热枪烘烤瓶底。
等杯子冷却下来,针对杯口处的废料,需按订单尺寸将多余部分进行切割。通常工人会先用玻璃刀割出划痕,紧接着再用火烤,使其自然脱落,确保杯口平滑圆润。
图为工人在给玻璃杯进行“烘口”。
制作完成的玻璃杯还需进行清洗、检验。图为工人透过光线检查成品。
图为工人检查成品。
装箱前,工人正清洗玻璃杯。
近年来,当地的玻璃制品在市场中越来越走俏,还闯出了国门。
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将于2月举办******
中新网海口1月11日电 (记者 张茜翼)记者从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将于2月中下旬举办。本届东坡大会将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弘扬东坡文化,展现苏东坡的家国情怀、豁达人生、为民意识和文学成就。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刘成表示,苏东坡在琼三年,他丰富的文学创作,豁达、执着的为人,接近民众、关心民疾的事迹,对琼崖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留下极其丰富、宝贵的文化文物资源。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弘扬东坡文化,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旅游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将论坛、展览、演出、美食文化体验活动、文创大赛等活动有机结合,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东坡文化体验。
发布会介绍,开幕式将以“大型音舞诗画‘不老东坡’”为题,包括《遇见东坡》《明月几时有》《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本海南民》《不老东坡》五个章节。
大会期间将举办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议题涉及苏轼民本思想研究、苏轼法治思想研究、苏轼生活艺术研究、东坡文化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等。
东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及作品展览与苏东坡主题文物展两大精品展览将在此间举行。其中,苏东坡主题文物展将由海南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计划于2023年10月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以苏东坡生平文物、苏东坡在海南相关历史遗迹、桄榔庵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等为重点展示内容,以文物、史料和多媒体载体,系统呈现苏轼三年居琼期间,创造并留下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此外,大会还将举办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剧目展演,将富有古典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与时代概念相结合,融入海南特色元素,展现东坡文化魅力。
东坡美食文化荟以“美食美刻 知味东坡”为主题,邀请省内外东坡旅居城市携代表性东坡美食参与,集中展示东坡名宴,增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擦亮“琼式美味”城市名片。
东坡文化古迹研学游活动依托海南文旅资源,打造东坡文化古迹研学之旅。苏东坡诗酒文化鉴赏游园会包括东坡诗词唱诗大赛、苏东坡诗酒文化鉴赏游园会系列活动,唱响东坡经典诗词,感受宋代古风文化意境。
刘成说,海南将深入挖掘东坡文学创作、民本思想、家教家风、家国情怀、生活艺术思想等东坡文化的丰富元素,不断探索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推动苏学研究与旅游、餐饮、文创、研学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